為什么制造業需要以數據為導向的可持續發展目標
                  為什么制造業需要以數據為導向的可持續發展目標

                  作為一個社會,我們都在努力實現共同的可持續發展目標。無論是按照《巴黎協定》的內容來遏制全球變暖,轉向電氣化交通還是制定國家層面的凈零排放目標,全球都在向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。工業也需要發揮其自身的作用。除了關注全球目標外,制造商還應該設定自己的可持續發展目標,而且至關重要的是,這些目標必須以數據為導向。在本文中,山特維克可樂滿(Sandvik Coromant)的可持續供應經理 Anders Dellblad 分享了他關于建立可實現的、有影響力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建議。?

                  弗里德曼學說,又稱股東理論,是經濟學家米爾頓·弗里德曼提出的商業倫理規范性理論。 在其中,弗里德曼將公司的唯一目的定義為為股東創造最大利潤。 如今,這種解釋已經過時并且可以說是不負責任的。

                  企業仍然希望它們的付出會帶來利潤,這是不容置疑的。然而,企業不能將利潤的重要性置于人類和地球的福祉之上。來自各行各業、各種規模的公司如今都十分關注另一個不容商議的目標 — 可持續性目標。

                  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通常參照已發布的、全球認可的各種協定,例如《巴黎協定》和《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(SDG)》,并與其保持一致。但是,同樣重要的是,企業需要根據自己的業務特性來制定自己的目標,既要促進自身的業務發展,又要有助于提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聲望。那么,制造企業該如何制定自己的目標呢?

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制定個性化目標

                  關鍵點是確??沙掷m發展目標反映并影響企業的核心工序。在制定新的可持續發展政策時,企業面臨著“漂綠”風險 — 所謂漂綠,是指一家公司花費時間和金錢宣傳自己為環保企業,但實際上并沒有真正付出努力將其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。

                  那么,制造商可以從哪里開始呢?任何企業都可以設定一些容易實現的目標。例如,開辦小規模的回收項目,或在商務會議中限制使用紙張,這是幾乎任何企業都可以采取的步驟。這些是將可持續行動引入工作場所的良好切入點,但對于制造和工程公司的全面可持續發展戰略而言,這是遠遠不夠的。

                  理想情況下,可持續性目標應當著眼于企業的核心業務功能改進,即該企業確立其市場地位所依賴的業務功能。例如,在山特維克可樂滿,我們的命脈是開發金屬切削的創新技術。我們的專長是工具和刀片,例如車削分級和工業鉆頭零件。

                  由于我們的業務嚴重依賴于高效、尖端工具的銷售,我們認識到我們需要使這一領域更具可持續性。幾年來,山特維克可樂滿一直在推行富有彈性的碳化物回收計劃,允許客戶將用舊的工具回售給山特維克可樂滿,以便循環利用。我們還為客戶提供工具修復服務?,幫助客戶將已受損但仍然可用的工具恢復原狀。這兩項服務都符合我們到2030年使90% 以上工具實現循環利用的可持續發展目標。

                  最終,讓可持續發展目標與您的核心業務模式保持一致,將有助于確保其完整性,使可持續性目標更契合企業的行業地位和經營業務??沙掷m性目標要兼顧公司的現有盈利模式,只有這樣,它們才更容易被整個企業所接受和采納。

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以事實為依據

                  在衡量可持續發展目標時,需要基于可測量的事實數據。制造商可以借鑒一些可持續發展框架的內容,例如世界自然基金會(WWF)的科學碳目標,并從中獲取靈感,因為該框架為企業指明了一條清晰界定的減排路徑,以實現《巴黎協定》設定的目標,即: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°C之內,并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.5°C之內。在衡量相關企業目標是否具有科學性時,其評判依據是根據最新的氣候科學,這些企業目標是否契合《巴黎協定》設定的大目標。

                  另一個重要的框架是聯合國的可持?續發展目標,其中共有17 個大目標,而每一個都設定了需要在 2030 年之前實現的小目標,包括建設可持續社區、投資創新技術和基礎設施、以及確保負責任的消費和生產。顯而易見,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主要責任在于政府,但人們也普遍認識到,如果沒有企業的幫助,政府將無法達到必要的變革水平。畢竟,商業活動 — 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— 都影響到所有這些目標。

                  為了追蹤各企業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凈貢獻,需要對照該17個目標中的每一個對企業的正面貢獻或負面貢獻進行評分。具體而言,該框架主要基于2018 年聯合國與經合組織(OECD)聯合編制的一份討論文件。企業的政策、運營、產品和服務以及實踐將根據已發布和公開可獲得的信息進行分析。

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開展分析工作

                  制定可持續發展目標固然重要,但如果不對目標進展情況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行動,企業措施的有效性會大打折扣。 除了從外部資源中尋找靈感外,數據也為這些目標提供了一個框架,是推動企業采取負責任的措施的一個關鍵驅動因素。

                  企業首先要分析其當前狀況,這一點很重要 — 其循環利用率有多高?其生產過程會產生多少廢料?其是否使用任何可再生能源?大多數制造企業都擁有多款可以提供相關信息的軟件,從制造執行系統(MES)、企業資源規劃 (ERP) 、到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 (SCADA)。明確您的起點,然后用數據來佐證,這將有助于企業了解其關鍵績效指標 (KPI)。

                  然而,在制定新目標時,不應當僅依靠對數據的評估。制造商應持續定期地監控目標進展情況,并利用評估結果來判斷企業是否走在通往成功的正確道路上,或者是否應該采取更多行動。同樣,好的軟件平臺應該能夠使用物聯網 (IoT) 技術提供歷史數據。

                  迄今為止,全社會已通過共同努力實現了諸多可持續發展目標。各行各業的企業也責無旁貸,尤其是制造業企業,它們需要根據自身業務特性制定各自的可持續性目標。至關重要的一點是,要確立集體性目標,然后努力實現這些目標。然而,每家企業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,因此同樣重要的是,規模各異的全體制造商都要花費時間來制定其自己的、個性化的可持續發展目標,以提升企業效率,為行業的綠色未來做出貢獻。

                  瑞千數控
                  官方微信公眾號

                  山特維克可樂滿金屬切削技術在線學習

                  瑞千數控執行:58 ms
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? 2014-2022 版權所有 | 魯ICP備2022021423號 | 濟南瑞千數控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: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祥泰廣場5號樓314室